把學校加固和醫院建成最安全的建筑:這也是很多民眾的心里話。提高學校和醫院等公共設施的抗震級別,重要性已經無須贅言。自從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國對《防震減災法》進行了修訂,明確規定“對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抗震設防能力。”此后,對于學校和醫院的安全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很多地方不但對學校和醫院的抗震能力做了全面的檢測,而且,各地也紛紛撥付專門經費進行加固,要把學校和醫院加固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建筑。
不過,近年來,從各地執行的情況來看,一個相當普遍的情況是,各地對校舍加固工程都非常重視,但是,醫院的抗震加固工作則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比如,日前北京市各部門公開了2011年的預算,從市教委的預算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年對中小學校舍加固的預算為20億元,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準補貼。而在衛生局的預算中,對醫院加固的經費則不太清楚。
在當下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往往是學校加固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而有關醫院加固的消息卻并不多見。如果當地對校舍和醫院抗震加固同樣重視的話,在預算中,或許我們就不會看到有關經費支出的巨大差異。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要么是醫院都非常牢固不需要大規模加固,要么就是醫院加固在地方財政預算地位還不突出。當然,前者只是理想中的狀態,通過網上檢索,我們還是可以發現,無論是北京還是全國各地,這兩年很多醫院也都做了加固工程,有些醫院也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是,綜合來看,公眾對醫院抗震加固方面的情況,卻缺乏全面而充分的了解。醫院抗震加固是由地方政府統一安排,還是由醫院“自查自糾”,是由財政撥款,還是依靠醫院的自收自支?這些情況都需要有關方面,統一匯總,并向公眾說明。
當然,不排除有些地方已經撥付了很多資金,用于醫院、商場甚至居民樓的抗震加固。如果是這樣,就更應該向公眾說明了。既然地方政府做了民生實事,就該告訴當地民眾,這是好事。另外,民眾知道政府做了哪些工作,自然也就不會焦慮和擔心了。這也說明,“要把學校和醫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建筑”,不只是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埋頭苦干,相關抗震加固工程的信息也要公開、透明。一個地方的學校和醫院,無論建設得多么堅固、牢靠,都應該詳細地告訴當地的民眾,老百姓對這些工程了解、知情,才會放心。
與此相關的則是,各地或許更應該著手建立有關工程信息披露和公開的制度及平臺。在相關建筑上要在醒目位置明確標示抗震級別、加固工程的施工單位、責任人、項目經費等信息,這些信息也應該在專門的網絡平臺上匯總和公開。如果是這樣的話,既方便民眾了解相關信息,同時,也便于民眾監督,有利于保障這些抗震加固材料的質量。當然,如果這樣的機制能夠運行正常,也許抗震加固工程中厚此薄彼的現象就不會發生。
學校加固工程質量預控:
①建筑抗震加固工程采用的材料和設備等必須符合設計文件要求及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
②材料和設備進場時,應對材料和設備的品種、規格、包裝、外觀等應進行檢查驗收,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確認,形成相應驗收記錄。
③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和設備均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相關性能檢測報告。對材料和設備的質量文件應進行核查,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確認,納入工程術檔案。
④對涉及安全和影響結構功能的相關材料和設備,應按各專業工程質量驗收規范進行抽樣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⑤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各工序應按施工工藝和技術標準進行質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應進行檢查。未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檢查認可,不得隱蔽。各工序施工質量不符合相關要求時,應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或返工。
⑥相關各專業工種之間,應進行交接檢驗,并形成記錄。未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檢查認可,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⑦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應由施工單位通知有關單位進行檢查驗收,并應形成驗收文件。
⑧工程質量的檢查驗收均應在施工單位自行檢查評定的基礎上進行。
⑨涉及抗震加固工程安全的試塊和試件,應按規定進行見證取樣檢測,對涉及抗震加固工程結構安全的重要工序應進行抽樣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