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2日的中國汶川大地震使日本提高了抗震的警惕。21日,就在大地震后的第九天,日本一個議員小組決定向國會提交一份旨在加強政府財政補助,提高公立學校校舍抗震等級的議案。 該議案將對1995年的《地震災難特別措施法》進行修改,要求中央和省級政府為加固校舍、抵御強震提供98%的維修經費。
聯名提出該議案的議員來自執政的自民黨,牽頭的是日本前文部科學大臣河村建夫。
很早以前就有專家指出,為在地震中保護學生,并使學校成為災難來臨時的疏散中心,有必要對學校的建筑進行加固。
發生在中國四川的大地震促使他們推動抗震措施盡快出臺。議案提交后,自民黨將很快與在野黨就該議案進行討論。
5月20日,在一個有公明黨黨魁太田昭宏參加的會議上,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對建設抗震學校的遲緩態勢表示了擔憂。
“我們必須提高中央政府的補助標準。”福田康夫說。
根據現有的相關立法,日本中央政府只負擔加固校舍的經費的一半。
新議案不僅要求把中央政府的補助份額提高到三分之二,還要求中央政府提供額外的經費,以進一步減輕地方政府的負擔。
議員們估計,通過這些措施,由地方政府負擔的加固校舍的經費比例將下降到1.7%,湖南加固這個比例跟地方政府在災后重建工作中所負擔的經費比重大致相當。
與此同時,為了鼓勵地方政府在加固校舍工作中的積極性,議案要求地方政府負責對學校建筑的抗震性能進行評估,并向公眾公開結果。
僅2008財年,日本政府就已撥付專款1150億日元用于校舍的抗震加固公司。
在有的地方,僅用于一所學校的抗震加固經費就高達1億日元。很多地方由于預算短缺,不得不終止了這項工作。
長崎市的情況最不樂觀,只有37.3%的公立學校校舍達到了抗震標準。之所以工作不力,很大一個原因在于資金缺口巨大。就一所學校而言,抗震加固的經費少則3000萬日元,多則上億日元。
日本在1981年提高了校舍修建的抗震標準,但是,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數據,全日本共有8萬所公立小學和初中的校舍是在1981年之前建成的,占全國13萬座校舍的62%。
這些未達標的校舍都將接受抗震性能評估,到目前,得以加固的校舍只有2.7萬座。
此外,還有1.9萬多座校舍未能通過較嚴格的抗震性能檢查,其中的22%在大震來臨之時極有可能垮塌。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自民黨眾議院議員町村信孝在一個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全日本共有1萬所危險的學校,需要立即采取抗震加固材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