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 145-2004的規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對植筋基本錨固長度的規定:
lb=afylb—植筋錨固長度;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系數a按下表:
注:1、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40時,對抗剪強度最小值不低于21N/㎜2 的粘結劑,其植筋的系數a值乘以修正系數0.9。
2、當構件中的一個截面中有30% 以上的受拉鋼筋需與所植的鋼筋搭接時,其植筋的基本錨固長度lb(或lb,d)應乘以放大系數1.4~2.0
植筋最小錨固長度:受拉區錨固lb,min=max{0.6lb;10d;150mm},受壓區錨固lb,min=max{0.3l;7d;100mm}
植筋加固的施工流程:彈線定位→鉆孔→洗孔→鋼筋處理→注膠→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綁扎。
用沖擊鉆鉆孔,鉆頭直徑應比鋼筋直徑大4~ 8mm左右,鋼筋直徑為Φ25,鉆頭選用φ32的合金鉆頭。鉆孔深度按照《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中提供的植筋基本錨固長度。
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孔鉆完后內部會有很多混凝土灰渣垃圾,直接影響植筋的質量,所以孔洞應清理干凈。可用空壓機吹出浮沉,保證孔內干燥無積水。
清孔完成后方可注膠,灌注方式應不妨礙孔洞中空氣排出。錨固膠要選用合格的植筋專用膠水,使鋼筋植入后孔內膠液飽滿,又不能使膠液大量外流,以少許粘結劑外溢為宜,孔內注膠達到孔深的1/3。
孔內注完膠后應立即植筋。
將鋼筋緩慢插入孔內,同時要求鋼筋旋轉,使結構膠從孔口溢出,排出孔內空氣,鋼筋外露部分長度保證工程需要。植筋施工完畢后24小時之內嚴禁有任何擾動,以保證結構膠的正常固化。
檢測待植筋膠完全固化后,進行非破損性拉拔試驗,檢測的數量是植筋總數的10%。檢測中,測力計施加的力要小于鋼筋的屈服強度,大于設計部門提供的植筋設計錨固力值。被植筋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強度、剛度、抗裂度和穩定性的驗算可按整體構件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