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土墻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體、防止填土或土體變形失穩的構造物。根據擋土墻的設置位置不同,分為路肩墻、路堤墻、路塹墻和山坡墻等。設置于路堤邊坡的擋土墻稱為路堤墻;墻頂位于路肩的擋土墻稱為路肩墻;設置于路塹邊坡的擋土墻稱為路塹墻;設置于山坡上,支承山坡上可能坍塌的覆蓋層土體或破碎巖層的擋土墻稱為山坡墻。

5月11日5時48分,山東省一生產加工點因暴雨積水導致擋土墻倒塌,壓倒職工居住板房,造成18人死亡,3人受傷,F場搜救工作基本結束,事故原因正在深入調查,各項善后工作正進行。 位于青島市黃島區的生產加工點后側擋土墻,11日晨5時48分在風雨中倒塌,造成18人死亡、3人受傷。一堵擋土墻倒塌為何會造成如此大的人員傷亡? 
對于擋土墻為何倒塌,又為何會造成這么大的損失?工廠和現場工作人員認為,擋土墻倒塌是因為長時間降雨所致。從10日19時開始,青島市黃島區開始出現降雨,截至10日22時30分,黃島區降雨量已達7.4毫米。這場大暴雨一直持續到11日下午,黃島區平均降雨量82.5毫米,最大點達131毫米。這個工廠在一個小山坡上,降雨形成的水流并不會沖塌擋土墻,但因為降雨時間長,墻內全部滲進了雨水,加上5級至6級大風,擋土墻就瞬間坍塌了。職工宿舍與擋土墻距離不到半步,而擋土墻又比職工宿舍高,因此坍塌后,這些簡易的臨時板房無法承受磚塊、石塊的瞬間壓力,隨即坍塌。而事發時正值凌晨5時多,宿舍內的工人正在深度睡眠中,瞬間房屋倒塌,幾乎沒有給他們留下逃生的時間窗口。

擋土墻加筋加固是利用加筋土技術修建的一種支擋構筑物,加筋土是一種在土中加入拉筋帶的復合土, 它利用拉筋與土之間的摩擦作用,改善土體的變形條件和提高土體的工程性能,從而達到穩定土體的目的。加筋土技術的發明無疑是一項重大技術創新,然而在經過大量工程實踐和理論研究后逐漸發現一些不足,有些甚至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其主要表現在: 由于加筋土作用機理的復雜性導致多種設計理論并存,都有道理卻都不能概全,有時依據設計理論計算的數據在模型試驗中不能得到理想的驗證,而從模型試驗中得到的數據有時又與現場實測數據差異較大,這使得設計人員常常對理論計算數據感到信心不足,為工程安全考慮只好依據個人經驗增加筋帶數量,從而導致費用增加。另外,筋帶表面難以防腐以及對填料適應性較差等缺陷是現有加筋技術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