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縫修補加固公司介紹:砌體結構裂隙一旦產生,就會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嚴重裂隙還會影響結構安全,同時對裂隙進行“加固補強”困難較大,因此防止、控制砌體結構產生裂隙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地震區更為重要,否則將產生嚴重后果。
1、從計算角度控制。
由于砌體裂隙主要是由間接作用引起的,而溫度變化與材料脹縮系數不同等間接作用引起的砌體附加應力的定量計算目前尚無統一的規范,因此設計人員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間接作用可能引起的附加應力給予充分考慮和計算,并對砌體強度進行分析計算,以減少在通常溫差下變形裂隙的產生。
2、規范結構控制。
為控制裂隙的產生,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設計中,結構的平面形狀應力求規則對稱,如平面形狀不規則,應盡量采用“伸縮縫”將其分成若干獨立規則單元,“以放為主,抗放兼施”,以避免由于墻體溫度變化產生豎向開裂。對伸縮縫的設置,設計規范的規定一般較靈活,沒有嚴格和明確規定,設計方法均由設計人員自行處理。根據多年實際經驗,只要按規范每隔一定距離留一條“伸縮縫”,按“留縫就不裂”的簡單方法,在一般情況即可得到基本控制。在建筑物的豎向設計時,應力求按豎向規范規則,盡可能不出現錯層,以避免由于溫度變化產生的水平裂縫。
3、構造控制。
(1)、加強設置鋼筋鹼圈梁,提高墻體的整體性。在建筑頂層每個開間、在錯層處及屋面不等高處必須設置圈梁;頂層外圈梁應設計為暗圈梁,不應外漏,這樣可使外圈梁免受陽光直接照射或大氣影響;無論“女兒墻”高低,均要設置鋼筋混凝土壓頂圈梁,并與“構造柱”連為整體,以抵抗裂縫的產生。
(2)、除據規范要求設置“構造柱”外,在“L‘’”I“”L‘’平面形狀中的縱橫墻交接處必須設置“構造柱”,以提高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和墻體的可延性,約束墻體裂縫的擴展。
(3)、提高屋面板的整體性。屋面板最好采用現澆板,或在預制屋面板上增加現澆層;在預制屋面板與外縱墻間設置現澆板帶,預制屋面板間設置現澆板縫梁,使屋面成整體式裝配。
(4)、在房屋頂層端部1一2開間范圍內的墻體采用配筋砌體,即每隔8皮磚在水平灰縫內加配2必6鋼筋,并在1一2開間范圍內拉通,與“構造柱”鋼筋結合。頂層用磚不應低于MU7 .5,砌筑砂漿強度不應低于MS,以提高墻體坑裂能力。
(5)、屋面“挑檐”為外露結構,在一天內的溫度變化較大,不僅本身容易開裂,而且對墻體開裂也有一定的影響,故應適當增加“挑檐”縱向配筋并增設“變形縫”或 “后澆帶”,以減少收縮。“后澆帶”的做法是在其縱向受力較小的中間適當部位,預留300mm寬的“后澆帶”,用鋼筋貫通,在施工40一60天后再二次澆筑,以起到先放后抗的控制作用。
(6)、重視屋面保溫。選擇屋面保溫層時,適當加厚或選用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材料。對屋面保溫層必須按建筑節能標準進行熱工計算,進一步提高屋面保溫層的保溫隔熱性能。屋面保溫不好是屋面板產生溫度應力的直接原因,嚴重時會導致頂層墻體開裂或屋面漏水。保溫層應做至“挑檐”或檐溝處,以防止混凝土結構外漏,有條件者必須增設、架空隔熱層。